东鼎联系电话

回顾国外褐煤烘干提质技术的发展历程

发布时间:2020-10-15
全国统一销售热线: 19900970336
技术不分国界,让我们了解褐煤烘干机产业发展历程。水份含量高,发热值低是褐煤的主要特点,早期褐煤资源主要被用于发电,前苏联、西德、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国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尝试。让我们了解下褐煤烘干提质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。

前苏联的情况
前苏联是世界上褐煤储量 大的国家之一,其中的K-A煤田的褐煤储量就达到800亿吨,水分30-39%,热值3000—7000大卡。前苏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就试用烟煤型锅炉烧褐煤,结果锅炉出力只达到原来的一半。其实据当时西德人的经验,褐煤锅炉的炉膛容积应为烟炉锅炉容积的1.5-2.6倍,其它辅机的能力也要比使用烟煤的条件大很多。(现在一般按照一倍容积考虑)苏联人不断摸索改进,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莫斯科电站300MW机组与560MW机组已能较好地使用K-A煤田的高水分褐煤。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运行800MW褐煤发电机组。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(由俄罗斯)向中国出口了两套500MW超临界褐煤T型锅炉机组,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 的水平。

前苏联在这段时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,其中关于干燥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方法,至今仍被使用。其中之一为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滚筒蒸汽干燥机,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运用在拉热罗夫期克电站500MW发电机组上。见图1。经过干燥处理后,褐煤水分由42%下降至14%,发热量由2800大卡/公斤上升至4650大卡/公斤。节约燃料4%[1](注:应是标准煤概念)。另一种干燥技术是炉烟干燥法(也可以用热风),也是目前 常用的方法。就是将制粉与干燥过程合为一体。大致就是在原煤斗与磨煤机之间加装竖井,在竖井中通入由锅炉上部抽出的热烟气,原煤经过竖井到达磨煤机的过程中经过热烟干燥,在磨煤制粉过程中完成干燥要求。见图2。前苏联自1955年起研究这一系统,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在800MW热电站中使用。
  
前西德的情况
前西德的火力发电量超过其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,而其中褐煤发电量又占火力发电量的一半以上,褐煤发电技术过去处于世界 水平。其 台燃用褐煤发电的锅炉于1926年投产,至上世纪八十年代,该国600MW机组褐煤发电已趋稳定。并于1984年向中国出口了一台600MW亚临界褐煤塔式锅炉(发电机与汽轮机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配套)。1959年,由前西德设计并提供设备建成了澳大利亚哈泽鲁德200MW褐煤电站,其褐煤水分高达63%。1970年,由前西德完成的希腊梅格罗普列斯电厂,褐煤水分高达64%,发热值仅为900大卡/公斤[1-2]。该电站运行顺利,锅炉效率达85%。根据资料显示其锅炉为420吨/小时,可推测出机组约为150MW。如此高水分的褐煤发电,事先都要进行干燥,也是采用在制粉过程中用高温烟气(或热风)对原煤进行干燥的方法,制粉与干燥同时完成。做为干燥剂的热烟气从锅炉内抽出(热风由空气预热器预热),其温度根据煤况与设备情况而定,高温烟气可有500℃、800℃乃至1040℃,根据需要混合冷烟气进行调温。热风温度350℃或380℃不等,视工艺要求而定。与热烟气相配置相的磨煤机大致是:当水分<40%时,采用热风干燥的的正压中速磨,当水分>40%<70%时,采用烟气干燥的自吸式锤击风扇磨。资料中讲道,上述澳大利亚褐煤电站通过两级串联风扇磨煤机,可在短时间内使初始水分从70%下降至5.6%[1]。干燥气体经过磨煤机后的“乏气”富含煤粉、水气、煤气以及焦油等,其处理方法有直接送入锅炉燃烧的,称为“闭式”,有经过除尘以及余热利用后排入大气的,称为“开式”,处于中间状态的为“半开式”。


改革开放后,我国引进了西德以及前苏联的装备技术,并随后进行了国产化工作,取得了不错的成果,后面为大家分享国内褐煤烘干机技术的相关历程及取得的成绩。

项目案例

关注行业产品知识最新动态

新闻中心

关注行业产品知识最新动态